招投标接洽服务热线:15376059626

2024新版画册

阿里巴巴担保交易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行业信息

找准卓越教师培养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时间:2024-04-17 点击:4次

  造就新时代大国良师,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找准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不断推动教育理念创新、培养模式创新、培养过程创新、社会协同创新,打造卓越教师人才培养体系,筑牢教育强国根基。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鼓励广大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造就新时代大国良师,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找准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不断推动教育理念创新、培养模式创新、培养过程创新、社会协同创新,打造卓越教师人才培养体系,筑牢教育强国根基。


  明确价值遵循,推动教育理念创新


  教师人才培养改革的有序推进,需要理顺工作思路,明确基本方向。要以理想信念、价值引领和优秀文化为遵循,推动教育理念创新,增强师范生的政治素质,强化责任担当,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首先,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指引着个体的行为和决策,是塑造个体品格的关键因素。争做好老师,首先要有理想信念,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育者的理想信念,对师范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示范和激励的作用。其次,突出价值引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塑造作用,引导师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范生培养的课堂教学、教育实习、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引导师范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最后,厚植文化底蕴。坚持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到高校育人的各个方面,以文促学、以文明德、以文弘志。吸收中华文化养分,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重视文化环境对师范生的教育作用,丰富师范生精神家园,提升道德修为和专业素养。


  建构实践路径,推动培养模式创新


  培养模式是指在特定领域中,为了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价值观而采用的一种系统化的方法或策略。作为未来师资力量储备,不断提升师范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是卓越教师人才培养的核心工作。要利用模式创新不断提升卓越教师培养的系统性,夯实其学识和专业素养的坚实基础。首先,优化课程模块设置。按照夯实必修课、拓展通识课、重视实践课和强化教师教育课的思路,设置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五个课程模块,打造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卓越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其次,创新教学方法。以知识学习自主化、学生课堂主体化、作业形式多样化、教学评价多元化和能力考核过程化为指引,使师范生从被动学习的聆听者转变成主动参与课堂的建构者,教师从课堂主体转化为课堂主导,课堂从授课式转变为研讨式,教学过程从预设性转化为生成性,作业从习题式增加到实训式,教学评价从期末终结性扩展到学期过程性。最后,提升教学质量。将价值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有机融入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目标和课程评价等环节,实现新时代卓越基础教育教师必备品格形成和关键能力提升。


  优化管理机制,推动培养过程创新


  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领导机制、制度建设和工作格局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优化完善管理机制。首先,实施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管理体制。高校党委对师范生的培养实行全面领导,自上而下地推动、引领卓越教师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基层教学组织和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建立教务部门业务指导,教师教育学院和各专业学院分工协作、互相配合的运行机制。其次,制定切实可行、持续整改的政策措施,推动卓越教师人才培养的制度化、规范化。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师范生毕业要求能否达成、专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围绕教学过程中的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和教育实践等主要教学环节中存在的短板,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学院要及时制定相关制度并有效落实。最后,建立“执行—评价—反馈—改进—再评价”五个环节循环运行的持续改进机制,实现全过程指导、质量监控和考核评价。建立覆盖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明确各主要教学环节的具体质量要求,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定期组织校内外同行教师、用人单位对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培养方案的改进,持续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形成工作合力,推动社会协同创新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要在压实学校主体责任的基础上,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整合、各方积极参与的协同育人格局,形成共同培养卓越教师人才的合力。首先,打造教师教育联盟。强化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开展交换培养、教师互聘、课程互选、课堂同步,使师范生能够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其次,与中小学共建教师教育实验区。协同开展培养培训,创造更多实践机会和场景、探寻新的教育方法,推进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提高师范生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最后,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教育背景的未来教育工作者。鼓励他们参与海外实习、国际交换项目、国际教育会议和研究等国际交流和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获得跨文化和国际化的教育经验。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任。卓越教师人才培养体系,理应在建设教育强国中承担起肩负的使命。


  (李庆霞系哈尔滨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林琳系该校副教授;本文系黑龙江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师范类高校师范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机制研究与实践”[SJGY20220361]成果)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李庆霞 林琳)


责任编辑:董晓娟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5376059626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5864854308

二维码
微信
线